耳闻一个本科外校,现在是我们学校的研究生来了以后立即写了一款流量统计软件,技惊四座(至少别人是这么说的)。本校长期使用流量上网,所以这样一个软件确实是客户群广泛。
后来各界评论如下:
1L:外校就是比本校强,本校的学生太次了,这样的软件都写不出来
2L:外校来的有什么的啊,这玩意我写也就半小时,不屑于写罢了
3L:他写那玩意我用过,特别次
4L:3L你牛逼你写啊
...
听完这件事情,我自己也写了个流量记录程序,花了10分钟,100行Java代码。难度很低,但是我很纳闷为什么我本科时期没有想起来写这么个小程序。不过这起码证明,本校的学生完全可以写得出来,无论是用Java还是用其他东西。分析原因,大概有由于本科时期基本都是使用自己装的ADSL和IPv6(不走流量),所以从来没在意过这种事情;第二也确实可能习惯了没有这种软件,创新能力欠缺。
其次,我见过很多4L这样的人,会用这样的语言来说:你牛逼你弄一个(特别常见于视频网站)。评论和实践完全不是一个概念,就像很多人都可以说一首歌好听与否,这无关于他们会不会写歌。极端一点的例子,很多人都能吃出一个鸡蛋臭没臭,你总不能说牛逼你下一个啊。从软件观点来看,他们的一个是用户视角,一个是程序员视角,没有可比性。